生不逢时李太白
\n文/鲁也
\n《毛诗序》云:“诗者,志之所之也。在心为志,发言为诗。”言诗乃呕心沥血之作。所以唐人卢延让感叹“吟安一个字,捻断数根须”,他的诗题就叫《苦吟》。诗仙李白、诗圣杜甫一辈子写了几千首诗,不知捻断了多少头发胡须,耗费了多少纸笔墨砚,弄得喝酒钱还得典衣当裤,最后连住处都没有。什么“盛唐”,吹吧!
\n要是活到今日,太白先生的命运绝对大不一样。诗人喜欢走名山大川,我们便先说行路,大江大水,上坎爬坡,何其艰辛,只好悲叹“行路难,难于上青天!”何如今天,一群一网诗人外出“采风”,先别说地方接待,优渥有加,就是行路,天上有飞机,水里有游轮,地上有高铁,几百几千里还不抬足就到,费那么大劲干什么?太白先生也有快意的时候,“千里江陵一日还”,就是觉得千里之途瞬息可至,但论者认为写的是心情,凶滩恶水,未必真有那么快。
\n最最失落的是写作,要高力士磨墨、杨国忠脱靴,排场摆得很够,但还是要一笔一划地写,何其费力!放在今天,情况便大不一样,打开电脑,先找“DeepSeek”,再转“豆包”,想写什么便出现什么,想怎么写便怎么出现,别说区区唐诗宋词,就是《水浒》《红楼梦》、“三言两拍”“今古奇观”,还不分分钟搞定?!难怪给报社投稿十投八不中,人家自有AI生成,何劳你的大驾?我甚至想建议,取消作家协会、散文家协会、诗词什么会之类,以AI或豆包代之。从小学删除语文课,大学取消汉语言文学专业,专攻AI。我敢打赌,用不了几年,世界诺贝尔文学奖非中国莫属。
\n不过我所担心者,技术无国界,AI之类你会用人家也会用,设若再出现几部《飘》《老人与海》《唐吉·诃德》《高老头》《静静的顿河》,那诺贝尔奖岂不有点“悬”?!外国人鬼精鬼精,说不定人家早就跑到前面去了。
\n于是想起了我国古人的名言:“文章乃经国之大业,不朽之盛事。”“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。”还想起了大文豪扬雄、司马相如的故事。特别是诗,不仅要讲韵律,讲平仄,讲对仗,讲意境,讲典故……这些,恐怕都不是什么豆包菜包之类能够“胜任”的。
\n话说回来,电脑上的新技术新功能确实很多,我们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像凭什么AI之类就可以无师自通,吟诗作文,我压根就不相信,也没看到过用这玩意儿写的一条新闻,一篇通讯,一首诗歌,一部小说,倘真有,你拿出来看看。
\n李白就是李白,诗仙李白,酒神李白。“斗酒诗百篇”的李白,“五花马千金裘”换酒喝的李白,追求一世潦倒一生的李白,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取代。
\n我相信新科技,但我更相信李白。
\n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\n
正规配资网上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